|
|
|
【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新聞專題報道】——“七彩藝蘊,傳媒凝光”暑期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團隊 |
http://m.szphoebest.com 2025年8月27日 來源:華禹教育網 |
|
西安科大高新學院“七彩藝蘊”團隊走進橫山區(qū)第九小學:以新媒體之鑰,開啟鄉(xiāng)村少年五彩未來
近日,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“七彩藝蘊,傳媒凝光”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將數字教育的星火帶到了榆林市橫山區(qū)第九小學,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新媒體賦能五育”暑期社會實踐活動。團隊依托其傳媒與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(yè)優(yōu)勢,旨在通過一系列創(chuàng)意課程,幫助鄉(xiāng)村地區(qū)的孩子們正確認識、使用新媒體工具,提升媒介素養(yǎng),讓新媒體成為他們拓展視野、培養(yǎng)愛好、全面發(fā)展的“彩虹橋”,而非禁錮視野的“數字鴻溝”。
此次活動基于團隊前期在橫山區(qū)的深入調研。調研發(fā)現,與許多鄉(xiāng)村地區(qū)一樣,第九小學的學生們智能手機接觸普遍,但使用方式多局限于娛樂消遣,存在信息甄別能力弱、網絡風險意識不足、創(chuàng)造性應用匱乏等問題。同時,孩子們對探索數字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針對這一特點,“七彩藝蘊”團隊為小學生們量身定制了一套集趣味性、實踐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“五育融合”課程:
在德育·文明網風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,志愿者們摒棄枯燥說教,精心編排了《小小網民禮儀課》情景劇。孩子們通過扮演“鍵盤俠”、“謠言粉碎者”、“網絡小雷鋒”等角色,在歡聲笑語中深刻理解了何為網絡文明,如何保護隱私、拒絕欺凌,在心中種下了負責任的數字公民意識的種子。
在智育·信息偵探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:在《謠言終結者》工作坊中,課堂變成了偵探現場。志愿者們引導學生們圍繞一條“本地新聞”,利用平板電腦學習使用搜索引擎、圖片反向搜索等工具,一步步追蹤信源、交叉驗證,親手揭開謠言的面紗,培養(yǎng)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信息鑒別能力。
在美育·小小導演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:本次活動最受歡迎的環(huán)節(jié)當屬《我的校園我的家》短視頻創(chuàng)作課。從腳本構思、手機拍攝到學習使用簡易剪輯軟件,志愿者們手把手教學。孩子們四人一組,用獨特的視角記錄下校園的角角落落、伙伴的笑臉、老師的辛勤,創(chuàng)作出了一部部充滿童真與創(chuàng)意的迷你紀錄片,自豪感溢于言表。

。▓D一)小朋友們學習拍攝器材的操作
在勞育·數字傳承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:團隊將勞育與美育相結合,開設了《舌尖上的橫山》美食圖鑒課。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,學習用手機拍攝家鄉(xiāng)美食(如橫山羊肉、黃饃饃),并嘗試為圖片調色、添加文字說明,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(xiāng)特產“代言”,在數字創(chuàng)作中加深了對本土飲食文化的熱愛與傳承。
在體育·健康律動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:為避免網絡沉迷,團隊特別設計了《活力課間》律動挑戰(zhàn)。志愿者們將流行的手勢舞、健康的網絡操帶入校園,組織各班進行練習和比賽,并錄制視頻,鼓勵孩子們放下手機,享受線下運動的暢快,樹立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!斑@些大哥哥大姐姐讓我知道,手機不光能玩游戲,還能當畫筆、當偵探工具!我學會了做小視頻,以后想拍更多關于我家鄉(xiāng)的故事!钡诰判W四年級的學生劉同學舉著剛剛完成的作品,興奮地展示著。

。▓D二)有趣的團體活動

。▓D三)合影留念
橫山區(qū)第九小學高校長對活動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:“高新學院的同學們帶來的不僅是新知,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啟發(fā)。他們用新媒體這把‘鑰匙’,成功激發(fā)了孩子們內在的創(chuàng)造力和學習熱情,這種‘寓教于樂、融教于趣’的方式,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方向!
此次“七彩藝蘊,傳媒凝光”團隊赴橫山區(qū)第九小學的志愿服務,不僅是高校學子回報社會、服務基層的生動實踐,更是一次將專業(yè)所學應用于鄉(xiāng)村教育振興的有效探索。團隊成功地將新媒體技術從“娛樂工具”重塑為“賦能工具體驗”,為守護鄉(xiāng)村少年的清朗網絡空間、助力其全面成長貢獻了“高新”智慧與青春力量。
|
關于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|
|
特別說明: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華禹教育網(m.szphoebest.com)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僅供參考,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 |
|
|
|